本书从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入手,探讨了宋初文学倾向转变的社会经济原因以及北宋古文运动发生的社会经济基础,详细地考察了北宋社会经济发展对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北宋散文大家的文学创作所发生的影响。读者不但能从中领略到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文友交往、科举入仕以及不同的职业生涯等对散文创作所发生的种种影响,而且能集中地阅读到与此主题相关的大量原典。

张 觉 ,1949生,江苏省太仓县茜泾镇人。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已出版《曾巩散文精选》等著作35种。
上编北宋社会经济发展与散文创作之宏观鸟瞰
第一章北宋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四、城市的繁荣发展
五、北宋社会结构制度的演进
六、北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文化影响
第二章宋初文学倾向的转变及其社会经济原因
一、宋初文学倾向的发展变化
二、宋初文风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原因
三、宋初文风的评价
第三章北宋古文运动及其社会经济原因
一、北宋古文运动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北宋古文运动
中编北宋社会经济发展与散文创作
之微观考察(欧、王、三苏篇)
第四章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及其经济思想
一、欧阳修的生平经历
二、欧阳修的以农为本思想渗透其散文创作
三、欧阳修的反对抑商思想渗透其散文创作
四、欧阳修的鼓励工矿贸易思想渗透其散文创作
五、从欧阳修的散文看其经济思想的成因
第五章王安石的散文创作与社会经济生活
一、王安石其人
二、王安石散文创作鸟瞰
三、随父亲宦游四方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四、任职鄞县时的散文创作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五、任职舒州时的散文创作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六、任职常州时的散文创作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七、任职三司度支判官时的散文创作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八、居丧讲学时的散文创作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九、执政变法时的散文创作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十、和友人交往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十一、官场见闻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
第六章三苏的散文创作与社会经济生活
一、苏轼的生活环境及其社会背景
二、苏轼的生平概况及主要成就
三、北宋社会经济发展对苏轼散文创作的影响
四、苏洵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
五、苏洵的生平概况及主要成就
六、北宋社会经济发展对苏洵散文创作的影响
七、辙生平概况及主要成就
下编北宋社会经济发展与散文创作之微观考察(曾巩篇)
第七章曾巩及其散文创作概况
一、曾巩其人
二、曾巩的散文创作
第八章曾巩及第出仕前的散文创作考察
一、曾巩祖父“勇言当世之得失”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二、曾巩父亲任职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三、科举生活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四、经济生活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五、文友交游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六、社会时事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七、学术思考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八、向上结交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九、文章名声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十、游玩生活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十一、读书生活与曾巩的散文创作
第九章曾巩及第出仕后的散文创作考察
一、礼部考试及第在曾巩散文创作中的体现
二、文章名声对曾巩散文创作的持续影响
三、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四、任编校书籍之职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五、救灾民生工程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六、出朝外任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七、入朝任职对曾巩散文创作的影响
八、从曾巩出仕前后散文体裁的差异看职业生涯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后记
如果说宋开国时文风的形成主要是历史沿袭而导致的话,那么宋初近百年来浮靡文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便有着更加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策略的实施、王朝的有意提倡,都推动了这种文学倾向的形成。
首先,在社会经济方面,统一使人民的生活、劳动获得了安定的环境,加上宋初兴修水利,扩大农田,增加农户,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生产经济很快恢复,不但男耕女织的家庭得以重建,一个富庶丰足的上流社会也很快被养育出来。同时,工商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当时汴京“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稳定,使得宋初人民将更多精力转移到闲暇生活中去,这就为北宋封建文化的高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北宋时期,社会文化生活迅速发展,丰富多彩。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记载着汴京的正月元宵盛况:“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又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宋初的贵族官僚家里常有文酒之会,佐以妓乐,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若要用一种文体来与当下的生活相称,那非华丽的骈文莫属了。同时,骈文的发展也使社会的风气愈加趋向浮华。于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宋初沿袭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而继续发展如鱼得水。同时,切磋骈偶对仗的功夫也是宋初文人们排遣空虚寂寞的一个好方式,于是,追求声律和谐、词采华美的风气愈加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