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世界诗歌艺术,探讨了诗歌的起源、中外诗歌的交流,分析了不同诗体的特质、诗歌的社会功用,诠释了诗歌的修辞手法、诗人的成功之道。既有世界诗艺纵面的历史叙述,又有中外诗艺横面的比较研究,熔中外诗艺于一炉。抽绎了世界诗艺的基本发展规律,而非常见的世界诗歌发展史、世界诗歌鉴赏,立意高远;注重了中西诗歌的交流、交融,凸现了中国诗歌在世界诗苑中所具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气度。
郑广瑾,1930年出生,安徽绩溪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发表有《中国红军长征记》(合著,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长征事典》、《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记》、《毛泽东诗话》(合著,以上三书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撼山易、撼解放军难》(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甲骨文书法集》等共200多万字。
前 言
一 古代诗歌的兴起
(一)古埃及诗歌
(二)古巴比伦诗歌
(三)古印度诗歌
(四)古中国诗歌
(五)古希伯来诗歌
(六)古希腊、罗马诗歌
二 古代的诗学
(一)孔子的诗学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三)古印度的诗学
三 中外诗歌在交流中发展
(一)与朝鲜
(二)与日本
(三)与越南
(四)与印度
(五)与波斯
(六)与阿拉伯世界
(七)与西方
四 多种多样的诗体
(一)中国的诗体
(二)印度的诗体
(三)日本的诗体
(四)波斯的诗体
(五)希伯来的诗体
(六)阿拉伯的诗体
(七)西方的诗体
(八)关于诗律
五 诗言志与诗缘情
(一)言志缘情是世界诗学的共同命题
(二)言志抒情的方式
六 诗 教
(一)中国的诗教理论
(二)西方的诗教理论
七 诗的修辞
(一)中国诗歌的修辞理论
(二)印度诗歌的修辞理论
(三)西方诗歌的修辞理论
八 形象思维
(一)什么是形象思维
(二)形象思维的形态
九 赋比兴
(一)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
(二)赋
(三)比
(四)兴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一)浪漫主义
(二)现实主义
(三)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
十一 诗人和诗才
(一)中国诗学论诗人与诗才
(二)西方诗学论诗人与诗才
(三)中国几个大诗人的诗才
(四)外国几个大诗人的诗才
结束语
后 记
结 束 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对诗的艺术得出以下看法:
(1)诗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是艺术中的明珠,是人类最美丽的精神花朵,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什么是诗?诗是用一种美的声音,或者“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现人的情绪中的意境”(宗白华语)的艺术。它饱和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高度集中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它运用形象思维,意象鲜活,语言凝练,节奏感强,音韵悠扬,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3)一切好诗均具“三美”,正像鲁迅说的:意美、形美、音美。意美以感心,一也;形美以感目,二也;音美以感耳,三也。唐代白居易说:“人之文,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第291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这是把诗归结为“四美”:情志美,语言美,声音美,义理美。这与鲁迅的观点是一致的。
意美。就是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思想,优美的情绪,崇高的人格,精深的学识。别林斯基说:“每个时代的诗的不朽都要靠那个时代的理想的重要性以及表现那个时代历史生活的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5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形美。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诗的语言文采美,诗的形象图画美。苏东坡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中国传统诗词还有个特殊的优点,就是可与独具风韵的中国书法珠联璧合。如怀素以优美的狂草书写杜甫的杰出诗篇《秋兴》,就达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境界。毛泽东自书诗词,更是达到意美与形美的完美结合,影响深远。
音美。诗与音乐关系异常密切,恰似一对孪生姊妹。音乐性是诗的固有特性。诗,既要用语言文字的含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诗的音乐性包括节奏、押韵、音调等元素,恰当地运用这些元素,可以增强音乐性,增强诗的艺术魅力,增强抒情效果。
(4)诗艺贵在创新。赵翼诗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5)好诗凝练着民族精神,蕴寓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具有教化作用、净化作用、美育作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需要大力发展中华诗词,创造中华诗词新的繁荣。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宗白华:《艺境》,第15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和为贵”,现在正倡导创建和谐世界。诗歌是人类的心声,时代的号角。我们应为创造百花齐放、多元共美的和谐世界诗歌百花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