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所具有的“身体叙事”特征对后代(明清戏剧和小说)和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时代叙事及文本的解析,身体确实已经成为宋词叙事的重要主体与对象,在叙事结构中充当着重要的填充和占有的功能。从“身体叙事”视角探析词体与时代、词人之间的关联,具有相当程度的解释力——它能帮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文学形态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微妙联系,深层思考文学作品中身体叙事存在的客观现实及其限度与走向。
窦丽梅, 1974年7月生于云南曲靖。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读博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导论
一、身体叙事视角:走出词体困惑之途
二、时代的身体重负:宋词身体叙事的发生及其演变
三、宋词身体叙事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叙事主体:“我”是谁
第一节叙事主体的声音与书写
一、事实存在的“声音主体”及其湮没
二、合作主体:词体叙事主体的核心特征
三、潜文本的可能主体:宋词研究的延伸课题
第二节“我”的生存处境
一、叙事主体的时代特征
二、叙事主体的个性特征
三、叙事主体的性别特征
四、方外之士与神仙鬼怪:特殊的叙事主体
第三节纠葛与衍变:“我”的矛盾与出路
一、时代与个性曲化
二、时代与性别隐喻
三、“我是谁”:词人自我认同如何可能
四、例证分析:欧词中的自我归属
第二章叙事对象:在场与不在场的身体
第一节女性身体:不可承受之轻
一、女性身体:词体叙事的特殊对象
二、具体部位的夸张修辞
三、动态婉媚:女性身体叙事的核心特征
四、属于爱欲与心灵的身体叙事
第二节男性身体:不可承受之重
一、视角:男性纯粹身体的超越如何可能
二、身体叙事:男性对象的三次转换
三、绮筵公子、豪情志士、风骚雅士:男性身体叙事的三种主要类型
四、从痴情男子到隐逸之士:男性身体叙事的两极形象
五、从离愁别恨到怀古羁旅:男性身体的在场与不在场
第三节“泛身体主义”视角下的物象
一、泛身体主义:对象扩展与浓缩
二、泛身体主义:物象的心灵寄托
三、植物与身体:一种直接的隐喻
四、时代风雨:身体叙事的直接感受
第四节轻重之间:宋词身体叙事的超越困境
一、内容推展:突破纯粹的身体观
二、身体转向:用心灵替代身体
三、女性身体叙事的重新建构:重返传统诗歌意象
第三章形式与结构:身体叙事修辞场
第一节独特的语言修辞形式
一、长短句:寓于文字的音乐语言
二、词体语言:情景修辞及其超越
三、词体语言:女性修辞及其超越
四、身体叙事的三种形式:词题和词序、用典、长调与联章
五、身体叙事:形式与限度
第二节时空结构:身体叙事的特殊场域
一、自然时空的“超自然性”
二、酒令声醉的交往时空
三、爱国叙事的政治时空
四、女性叙事的私人时空
五、情感叙事的心理时空
第三节欧阳修词的叙事结构与形式:例证与延伸
一、私人意义上的时空叙事
二、公共性的文化时空
三、离恨相思的情感时空
第四章叙事风格及效果:身体维度
第一节词派与身体叙事风格
一、差异化的身体叙事风格:宋词成熟的标志
二、豪放与婉约:基于身体叙事维度的反省与归整
三、俚俗与高雅:基于身体叙事维度的化解与整合
四、互鉴共赏:突破二元成见
第二节转变与突破:宋词身体叙事特征
一、词才与身体叙事:技巧关系的推进
二、词境与身体叙事:意义上的推进
三、例证:欧词与身体叙事的“远与近”
第三节身体叙事:透视词体流变的重要维度
一、身体叙事:揭示宋词的流变史
二、身体叙事:从词到曲的过渡
结语
一、身体叙事与宋词修辞特征
二、宋词与唐诗、元曲身体叙事修辞之比较
三、宋词身体叙事与我国古代诗歌修辞传统
四、宋词身体叙事对当代文学现象判断的启发
后记
“词”作为一种“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密切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自唐、五代开始盛行,至宋代处于鼎盛状态。从创作史的角度看,尽管“江山代有词人出”,无数词人为我们留下了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作品,但在如何评定词之意义与价值的词学方面,则自北宋以来,迄今却似乎一直未能为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评价体系。虽然在零篇断简的笔记和词话中,也不乏精微深入的体会和见解,然而大都因为缺乏“逻辑性”的理论依据,遂在词学发展及词体批评领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困惑和争议。“由于早期之小词乃大多属于艳歌之性质,而中国的士大夫们则因长久被拘束于伦理道德的限制之中,因此遂一直无人敢于正式面对小词中所叙写的美女与爱之内容,对其意义与价值做出正面的肯定性的探讨。”或者,即使作出了正面的评价,也大多是基于“人性书写”的角度,基于“文体流变”的视角尚未立足。